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有一件事情,我始终认为很值得思考的,就是诺贝尔奖金。
诺贝尔奖金,大家都认为是了不起的,以为得诺贝尔奖金就可以入文学史了。
过去我也这么想过。
可是到今天,为什么我们一个诺贝尔奖也没有得呢?大江健三郎,这个人我认识,五十年代,他大学还没毕业时随代表团来北大访问过。
代表团也见了我。
在座的有研究日本文学的吗?大江健三郎那时候来的,我不是说他不应该得,我看瑞典科学院,对大江健三郎的评价还是很高的,就说这个人应该得诺贝尔奖金,我不是说他不应该。
这是第一。
第二个问题就是,过去得诺贝尔奖金的,从1900年还是1901年开始,到现在将近快一百年了吧。
得诺贝尔奖金的确实有大家,这是不能否定的,将来能够传世的大家,当然确实也有不但不是大家,二流也不够,就是那个赛珍珠,我很有意见,《黄土地》那书我也看过,我是从艺术方面说的,那个书没有什么艺术性,它能得诺贝尔奖金,中国的得不了。
后来我听说马悦然是瑞典科学院管这个的,说话算数的,他跟别人讲,他说中国之所以没有得诺贝尔奖金,就因为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好。
这是胡说八道的事情,你并没有规定你这种文学作品要翻译成哪种语言哪,那么世界上得诺贝尔奖金的,除了英文,意德法的,都翻译得好吗?我就感觉到诺贝尔奖金,这个大家也承认,政治性是很强的,对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,对当年的苏联,都是歧视的。
前几天有一次会上我也讲,我们中国有些出版社,或者我们中国的学术界,用不着大声疾呼来宣传诺贝尔奖金。
好多出版社利用诺贝尔奖金来做生意,宣传诺贝尔奖金的作品集,又是每个人的介绍,我看大可不必,而且这个东西,从这里看起来它很不公正。
这是顺便讲的,因为大家也是搞这个的。
下一个问题是送出去,拿来我们会,但送去怎么送?有各种各样的办法,如你们呢,眼前就有留学生,北大也有一批留学生,就是送去的对象,让人家了解我们。
当然让人家了解我们的目的也不是什么民族狭隘主义,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,对将来世界和平也有好处,我觉得这是国际主义,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。
说我们文化就高于一切,不是这么回事。
一个拿来,一个送去。
我想,我们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做好。
占大家的时间太多了,谢谢大家!
东学西渐与&ldo;东化&rdo;(1)
最近,我的学生蔡德贵告诉我,青岛大学学报《东方论坛》准备开设一个新的栏目&ldo;东学西渐&rdo;,并转达该学报杂志社社长冯国荣教授的意见,请我写一篇文章,我很高兴。
由《东方论坛》开设&ldo;东学西渐&rdo;,我觉得这个栏目开得好,开得适逢其时。
我很愿意写一篇文章谈谈我的看法。
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在哈佛大学做《把目光投向了中国》的演讲时,提到2003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,他到医院看我,说我们在促膝交谈中,谈到近代有过西学东渐,也有过东学西渐。
十七到十八世纪,当外国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典籍翻译成西文传到欧洲的时候,曾经引起西方一批著名的学者和启蒙的思想家极大的兴趣。
这个问题是文化交流的问题。
我一向特别重视文化交流的问题,既主张拿来主义,也主张送去主义。
对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,我的基本观点是&ldo;拿来&rdo;与&ldo;送去&rdo;。
我认为,文化一旦产生,其交流就是必然的。
没有文化交流,就没有文化发展。
交流是不可避免的,无论谁都挡不住。
从古代到现在,在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文化是不受外来影响的。
交流也有坏的,但坏的交流对人类没有益处,不能叫文化。
对人类有好处的、有用的、物质、精神两方面的东西交流,才叫&ldo;文化交流&rdo;。
文化不论大小,一旦出现,就会向外流布。
全人类都蒙受文化交流之利。
如果没有文化交流,我们简直无法想象,人类会是什么样子。
...
柳成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小人物,却因为一次工作意外获得了穿越的机会,从而成为了伟大的穿越党,而这位非同凡响的穿越党,却凭借着自己的金手指,颠覆了整个世界。老蒋说既然生了他,为什么要有我!娘希匹的!老希说他是一位非常狡诈的家伙。罗斯福说他是我见过最无耻的人。丘吉尔说(丘吉尔说的是F开头的一段问候语,直接被忽视掉了。)斯大林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。柳成说其实,我是来打酱油的,真不是故意的。...
他背景神秘,却遭厄运成赘婿,又被逼离婚。可刚签完字,各方大佬齐来恭迎,千名保镖雨中高呼尘爷好!...
身为赘婿,意外获得选择系统,从此咸鱼翻身。才华?力量?财富?美女?全给我选了!我通通要!敢惹我,给你两个选择,跪下,或者死!...
我叫孟川,今年十五岁,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。...
一场失恋,成就了一个女诗人,一场网恋,成就了一个女作家,青春就是一个恋爱的季节,恋爱就是作家的摇篮,恋爱的季节,就是创作丰收的季节,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,一场美轮美奂的网恋,t令人陶醉,令人神往,充满了梦幻展开收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