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精神性质的愿望,就完全不存在这个不满足就痛苦、满足就无聊的悖论。
比如说,你渴望知识,喜欢读书,你会因此而痛苦吗?当然不会,这类愿望本身就是令人快乐的。
然后,你去满足你的愿望,你读了一本好书,读了许多好书,你会因此而无聊吗?当然也不会,你只会感到充实。
所以,一个精神愿望强烈的人其实是充满幸福感的。
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英国哲学家约翰&iddot;穆勒说: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,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。
所谓不满足的人和不满足的苏格拉底,就是不停留在肉体欲望的满足上,他有更高的、更丰富的需要,有精神需要,精神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,不会有彻底满足的时刻,但他比光有肉体欲望的傻瓜和猪幸福。
所以,对愿望要做分析,愿望因人而异,而每个人的总体愿望归根到底是由他的价值观支配的,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期望是不一样的。
还有的人认为,幸福应该是一种客观状态,为了使这种客观状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,现在兴起了幸福指数的研究。
他们的方法大同小异,大致上是列出一些关键项,比如个人幸福指数包括收入、工作、家庭、健康、交往、休闲等项,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公平性、福利、文明、生态等项,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给每一项规定一个分值,统计出来的总分就代表个人或国民的幸福状况。
这作为一种尝试,当然是可以的,不过,我认为有两个问题要注意。
第一,幸福不是纯粹的客观状态,毕竟包含个人感受的因素,因此难以数据化,幸福指数只具有非常相对的意义。
第二,哪些因素被列为关键项,每一项的分值是多少,价值观起决定的作用,价值观不同,幸福指数的编制就不同。
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看到,不管是把幸福看作主观感受,还是客观状态,抑或是二者的统一,价值观都起了决定的作用。
所以,说到最后,从哲学上来说,对幸福问题的探讨要立足于价值观。
2哲学史上的幸福观
在西方哲学史上,幸福问题是讨论得很多的一个问题,大致分两派。
一派叫快乐主义,认为幸福就是快乐,快乐本身就是好的,是人生的目的。
这一派的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,到了近代,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验论者,比如休谟、亚当&iddot;斯密、约翰&iddot;穆勒。
谈到什么是快乐,这一派强调的是生命本身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,比如伊壁鸠鲁说: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。
你身体健康,灵魂安宁,这就是快乐,就是幸福。
约翰&iddot;穆勒更加强调精神的快乐,认为它是比身体的快乐层次更高的快乐。
另一派叫完善主义,认为人身上最高贵部分的满足才是幸福,那就是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完善。
不过,他们一般并不排斥快乐,承认完善亦伴随着精神上的快乐。
这一派的创始人是苏格拉底,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观点,在他之后还有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,近代以来主要是德国理性论者为代表,尤其是康德。
苏格拉底提出一个公式:智慧=美德=幸福。
在他看来,一个人如果想明白了人生的道理,懂得灵魂远比肉体重要,好好照料灵魂,做一个有道德的人,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。
从中国哲学史来说,幸福这个词是现代汉语词汇,古代汉语里幸和福这两个字是单独使用的,没有幸福这个词,要了解中国哲学家对幸福的看法,主要依据他们谈论人生境界的那些内容。
我觉得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,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保护好生命的本真状态,庄子在这同时还强调精神的自由,崇尚那种与造物者游、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。
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,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,安贫乐道就是幸福。
在精神生活上是乐道,在物质生活上就是安贫。
孔子说: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
又说: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你看他也很强调简朴状态中生命的快乐。
...
新婚前夕,姐姐离奇失踪,她被迫嫁给了准姐夫。男人索求无度,没日没夜抵死缠绵,又冷酷无情,亲手把她按在手术台上,逼她堕胎。她心灰意冷的逃走,他掘地三尺也要逮到她,你生是我的人,死是我的鬼。...
他,权势滔天,冷傲矜贵脸庞之中又透着心狠手辣。对豪门弃女的叶子清,为了嫁给自己费尽心机的行为厌之入骨。婚后,叶子清你真的就那么讨厌我吗?墨斯年掐着她脖颈的力道又重了几分看到你,就会觉得恶心!四年后,墨斯年看到叶子清牵着一个缩小版自己的小包子的时候,开始不淡定了。关键是这小包子还抱着他大腿,奶声奶气道你是我爸比吗?...
主角会异能吗?很能打吗?不会。天上会掉下异能法宝什么的砸主角脑袋上吗?根本不可能。那么主角是不是很帅,走到哪里都能惹得女生尖叫?而且,还是个情场高手?不,在学校内的最不想选择当男朋友的排行榜上,他总是得票最高。好吧,主角到底是什么货色?旁人通常称主角是疯子,变态,精神异常者。但是,主角对自己却总是有一个很明确的自称。是什么?我,是个科学家。...
化作先贤,成为远古的传说。后来者,超越我们!...
豪门弃少兵解仙人,两种元素的融合,瞬间感觉看点十足,有木有?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