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组稿者让我讲个人的情况,而且越具体越好。
我就先讲我个人的具体收入情况。
我在50年代被评为一级教授,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,尚留在世间者已为数不多,可以被视为珍稀动物,通称为&ldo;老一级&rdo;。
在北京工资区‐‐大概是六区‐‐每月三百四十五元。
再加上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,每月津贴一百元。
这个数目今天看起来实为微不足道。
然而在当时却是一个颇大的数目,十分&ldo;不菲&rdo;。
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:吃一次&ldo;老莫&rdo;(莫斯科餐厅),大约一元五到两元,汤菜俱全,外加黄油面包,还有啤酒一杯。
如果吃烤鸭,不过六七块钱一只。
其余依次类推。
只需同现在的价格一比,其悬殊立即可见。
从工资收入方面来看,这是我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。
这是以后才知道的,&ldo;当时只道是寻常&rdo;。
到了今天,&ldo;老一级&rdo;的光荣桂冠仍然戴在头上,沉甸甸的,又轻飘飘的,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。
实际情况却是&ldo;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老桂冠&rdo;。
我很感谢,不知道是哪一位朋友发明了&ldo;工薪阶层&rdo;这一个词儿。
这真不愧是天才的发明。
幸乎?不幸乎?我也归入了这一个&ldo;工薪阶层&rdo;的行列。
听有人说,在某一个城市的某大公司里设有&ldo;工薪阶层&rdo;专柜,专门对付我们这一号人的。
如果真正有的话,这也不愧是一个天才的发明,俗话说:&ldo;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&rdo;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&ldo;俊杰&rdo;。
我这个&ldo;老一级&rdo;每月究竟能拿多少钱呢?要了解这一点,必须先讲一讲今天的分配制度。
现在的分配制度,同50年代相比,有了极大的不同,当年在大学里工作的人主要靠工资生活,不懂什么&ldo;第二职业&rdo;,也不允许有&ldo;第二职业&rdo;。
谁要这样想,这样做,那就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思想,是同无产阶级思想对着干的,是最犯忌讳的。
今天却大改其道。
学校里颇有一些人有种种形式的&ldo;第二职业&rdo;,甚至&ldo;第三职业&rdo;。
原因十分简单:如果只靠自己的工资,那就生活不下去。
以我这个&ldo;老一级&rdo;为例,账面上的工资我是北大教员中最高的。
我每月领到的工资,七扣八扣,拿到手的平均约七百至八百。
校花误拉我加入了一个聊天群,发现里面全都是美女,而且天天都晒福利小照片和劲爆小视频,直到她们为了对付现实中的我,开始实行所谓的母猪计划,我潜在群中,倍感压力...
第一次下山的小道士柳阳,武功高超医术绝世,面对美女小徒孙的诱惑,该何去何从?...
那一夜,我推开了爷爷的棺材,原本以为早已化为枯骨的爷爷却是惊坐而起。ldquo阿辰,你不该这么早叫醒我helliphelliprdquo这一声阿辰,让我心肝乱颤。爷爷不是早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吗?于是我与那邪祟斗智斗勇,开启了惊魂之路。...
...
林森是一个爱好特殊的小处男,有一天,他将千年女僵尸当成了娃娃捡回了家里。接着,便过起了鸡飞狗跳的生活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