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“唐诗三百首(..)”
!
寻西山隐者不遇
丘为
绝顶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。
扣关无僮仆,窥室惟案几。
若非巾柴车,应是钓秋水。
差池不相见,黾勉空仰止。
草色新雨中,松声晚窗里。
及兹契幽绝,自足荡心耳。
虽无宾主意,颇得清净理。
兴尽方下山,何必待之子。
丘为(约702—?),盛唐诗人,与王维友善。
◎茅茨:茅草屋。
◎关:门。
◎案几:桌子与坐具。
◎巾:驾驶。
◎差池:错过。
◎黾勉:努力。
◎契:契合。
◎兴尽: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不遇后,说自己“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”
的典故。
对一般人来说,语言和行动是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项工具,只有与人当面会见交谈过,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和为人。
但是也有一些个性非常鲜明的人,他们的日常生活、举手投足都与常人不同,不用见面,单单从他们栖息的环境、生活的居所、使用的物品中,就能看出他们独特的处世方式与人生准则。
丘为诗中的“西山隐者”
就是这样的人。
虽然他本人不在家中,寻访者单从坐落绝顶的茅屋、清简朴素的居室中,就已能看出隐者与世隔绝、孤高耿介的性格。
再加上房前新雨中的草色、窗外夜色里的松声,在其间静立片刻,便立刻能够体会到隐士“幽绝”
的生活方式。
主人公连夜攀登西山,造访隐者,就是想要通过和隐者的接触,感受这种清静优雅的生活方式,体会背后深藏的“清净理”
。
如今这些都已经通过隐士居处的环境体会到了,自然可以不用等待隐士归来,兴尽下山了。
...
intro...
不要叫我后妈,我没你那么大的儿子!艾天晴一直以为自己要嫁的人是一个快六十的老头,直到某天晚上那个邪魅冷血的男人将她抵在了门上,从此她的日子就...
十八岁前,她是人人艳羡的季家小公主季晴桑。十八岁后,她是牧城人人喊打的坏女人。原以为,十八年来对她爱护有加的哥哥是真心待她,却未想到他和未婚妻合伙害死她的母亲让她坐牢。消失三年,季晴桑以娱乐圈炙手可热的影后身份回归,却还是逃不过被他禁锢的命运。...
...
...